新闻分类
    --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联系方式
  • 北京杰辉博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联系人:杨经理
  • 电话:4000610918
  • 邮箱:1261299569@qq.com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乾通天商务楼

免疫学检验前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 2019-08-21   

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溶血、标本污染、标本量过多或是过少、标本容器错误,以及标本重复采取等。结论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可提升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误差,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分析;采集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干扰原因;解决措施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涉及医院内大部分科室采集、管理、输送标本以及检验人员等领域,在上述环节中容易干扰免疫学检验结果,导致临床医师在诊治期间误判、误诊。因此,有必要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集血液标本质控的干扰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式,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免疫学检验结果准确性。而本研究为明确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集血液标本质控的干扰原因和解决措施,对进行免疫学检验的400份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并选取未接受质量控制的采集血液标本作为参考,两组血液标本合格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免疫学检验的血液标本400份为研究组,期间予以质量控制;另抽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免疫学检验的血液标本400份为对照组,未予以质量控制。1.2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干扰免疫检验结果的原因,进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①常态化培训。重点培训护理和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其熟练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时间、保存方式、患者体位以及标本运送等环节的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应对意外事件能力训练,要求能冷静应对采集不足、标本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②强化管理。免疫学检验室应做好有关交接、登记工作等,人流高峰期或大型团队体检时,应及时调用临床经验丰富的检验工作人员协助完成免疫实验室相关工作。此外,应急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保证相关物资齐全,做好采集血液标本储存工作。③预防溶血。采集血液标本时,应确保采集部位、进针方向正确,及穿刺部位消毒药液无湿痕、止血带压扎出血部位时间不能过长,以避免溶血现象发生。运送血液标本时应避免剧烈震荡。④避免抗凝操作失败。对于有抗凝需要的部分血液标本,护理和检验工作人员应正确掌握血液抗凝比例,以免应用抗凝剂期间出现标本过少、过多等情况;采集血液标本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采集管约六次,以便将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⑤正确选取采集血液时间、温度和体位。在2h内,检验激素分泌量并非完全相同,如血清皮质醇含量的最高峰发生于上午,而到了下午即可出现缓缓回落的态势,而最低峰时间是夜间和清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时间是清晨,而生长激素的分泌最低峰时间是清晨。检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女性激素时,应注意受检者的月经周期变化,尽可能避免在患者月经时采集血液标本。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尽可能避免时间因素干扰,一般在晨起空腹时采集血液标本,若需在特定时间采集血液标本,则在原始样品的采集手册中进行标准,并避免在患者一入院即抽血的做法。对于部分检验指标,应准确把握采集血液时所需体位,避免因患者体位不同而出现检验结果不同的情况,比如检验部分心血管系统指标时,应按标准摆放体位。免疫学检验期间对于温度比较敏感,如叶酸、维生素B12等,应在采集血液后冰冻、送检。1.3观察指标:统计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珋±s)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干扰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溶血、标本污染、标本量过多或是过少、标本容器错误,以及标本重复采取等。研究组采集血液标本合格率(97.75%)高于对照组(8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国内实验室检验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并被广泛应用于室间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中[1]。一般而言,在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免疫学检验期间会经历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既往研究中往往会忽略分析前质量控制这一问题的分析,影响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2-3]。鉴于此,有必要在采集血液标本接受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加强质量控制。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将标本监测过程分成了分析后期质量管理、分析中期质量管理和分析前期质量管理[4]。我院实验室检验科要求每一位医师均应仔细、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并说明填写意义,特别是部分患者可能有影响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特殊病理变化和用药史等。因此,有必要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集血液标本质控的干扰原因,从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进而保证免疫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经本两组对比研究发现,标本污染、重复采血、溶血、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标本凝固、标本容器错误等为主要干扰因素,应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相应干预。在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质控时,相关护理人员的采血时间以及采血操作顺序的不当等因素,均会对血液标本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在进行送检的过程中若发生了污染会因溶血、标本渗漏等情况,也会对最后的检测结果造成很大干扰。将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水平上升、减弱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其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医师的化验申请单有书写、书写检验项目不明确或出现错误等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最终的临床检验结果并不符合其诊断需求,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也会加深患者痛苦程度。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可直接提升检验水平,减少检验期间出现低级错误[6];其次,在业务培训基础上加强管理,可进一步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并遵照工作制度完成各项护理操作[7]。同时,要求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制定相应岗位制度,做到专人运输血液标本[8]。最后,根据溶血、抗凝失败、采集血液时间以及温度等条件不当的干扰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纠正,从而有效避免溶血、抗凝失败等现象发生,并保证采集血液标本所要求的体位、温度、时间等因素正确。在具体实施上,医师在进行检验申请书书写时,应对相关的书写要求进行制定并加以完善,要将患者疾病类型、患病原因、具体病程以及检验目的等内容书写出来,使整个检验申请书更加完整和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标本的采集与保存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之前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让其保持放松的心态,短时间禁食,避免运动过度等。在开始采血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采血的时间、采血位置以及采血顺序多加留意,同时要对患者内源性干扰因素的影响加以考虑后,对血液标本进行合理的采集。在选择室内质控标本时,需明确试剂的保存条件,严格检查,确认血液标本在有效期内,严格按照医院相关流程规定进行操作,鉴定合格后,即可对血液标本进行使用。同时,要确保待检的血液样本与质控品基本一致、待检药物的浓度同联创实验的水平保持一致,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严格予以操作,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应防止频繁更换使用的试剂盒牌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97.75%)与对照组(8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加强对采集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采集血液标本合格率有积极作用。总之,免疫学检验分析前对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可提升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误差,减少医疗纠纷。